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北京很大,燕郊不小

发表于2008-06-18
 河北燕郊作为京津冀城市群新城开发的爆发性案例,短短3年,区域居住人口从不足10万发展到50万,并且向100万人口迅速迈进,个中缘由为何,尚有哪些突出问题,笔者采访了区域经济理论与对策研究专家、河北省两项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“五个一工程”理论研究作品奖获者赵军先生。

   中国房地产报:您如何看待燕郊这样一座小镇的爆炸性成长?

   赵军:燕郊虽然只是河北的一个小镇,但从“大北京”以及京津冀区域经济合并发展的眼光来看,燕郊并不小,而是一个“大燕郊”,既是河北的“大燕郊”,更是北京的“大燕郊”。
发表于2008-06-18
 从目前来看,燕郊房地产市场不仅已成为“大北京”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且是平抑北京房价,解决北京青年白领尤其是北京CBD青年白领人群住房问题的重要缓冲地带。

   从燕郊目前的居住人口结构来看,大多数是所谓的“新北京人”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北漂一族”,这个人群大都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小白领。燕郊房地产的发展,解决了这部分人的住宅问题,就是为北京保留了一大批人力资源财富,也为燕郊带来了滚滚的财富资源,这应该是燕郊新城迅速崛起最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   中国房地产报:燕郊新城的发展,从房地产行业的角度来说,或许可称之为中国地产的“燕郊现象”,您觉得这一现象有哪些可借鉴的意义? 
发表于2008-06-18
 赵军:只要尊重市场的力量,借助市场这一无形之手,完全可以从“燕郊现象”中寻找出一种政府不花钱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。在燕郊新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,当地政府只出了很少一部分用于公共建设的资金,而其余建设,则全部通过市场化运作,由企业来解决,由市场来完成。当地政府10多年来借助行政力量的发展,在短短两三年间,却由市场力量自发地完成了。 

   在具有类似燕郊地缘优势的地区,“燕郊现象”是可以克隆的。这对于解决北京、天津这样两座中心大城市,却被一个巨大的经济相对贫困带所包围的不合理态势,不失为一种高效率的选择。较为理想的解决模式应该是“政府规划,企业出钱,市场完成,城市发展”。

   中国房地产报:您认为燕郊新城开发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?
发表于2008-06-18
 赵军:最突出的问题,一是燕郊的城市规划与北京的城市规划没有实现无缝对接,二是燕郊的城市规划跟不上燕郊的城市变化。

   例如从北京到燕郊规划的三条交通动脉,其中包括一条城铁路线,只差一站之遥,便能延伸到燕郊,却因为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原因,迟迟未能贯通。再如燕郊的城市公共建设,包括道路交通、电力设施、商业、教育配套等各个方面,是按照50万人口规模设计的,也只能满足目前居住人口的基本需求,将无法满足继续涌入燕郊人群的生活和消费需求。

   中国房地产报:有什么好办法解决上述问题吗?

发表于2008-06-18
 赵军:政府部门已经在努力解决。我认为,依然可以用“政府规划,企业出钱,市场完成”的办法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,诸如商业和教育配套,乃至于修路架桥,只要规划完整,政策开明,马上就能见效。我们已经能够欣喜地看到,一些开发商,既能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,又能兼顾燕郊城市发展的长远需求,在项目开发过程中,自觉地做一些完善城市功能方面的规划设计。比如天洋置地,在社区规划中,设计了一个20多万平方米、能够完整实现城市生活功能的大型商业配套设施,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未来燕郊大型商业中心规划方面的缺失,这就是市场的力量。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