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饮鸩止渴的房地产复苏

发表于2009-08-21

在宏观经济尚处于企稳回升之时,房地产市场却已经到达了繁荣的巅峰。伴随着星河湾和黄浦湾两个豪宅的热销,上周上海楼市均价创出了19603元/平方米的历史最高水平,比2008年6月 16-22日创下上一个峰值——17483元/平方米,整整高出了12%。

本轮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始于今年两三月份,彼时人们还一度为“小阳春”能否持续而争议。然而到了当下,房地产市场的“小阳春”早已变成了“盛夏”,甚至是“酷暑”,其间房价的飙涨着实值得人们深刻思考。

本轮房地产反弹伊始尚属健康。一方面“保增长”的调控政策需要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先行,房地产行业以其强大的经济带动力而被寄予期望;另一方面,之前房地产市场交投低迷已经持续达一年之久,期间所累积的刚性需求的确存在爆发的潜力。

如果房地产市场需求以自住刚性需求为主体,那么本轮楼价回升可以视为是健康复苏,但问题在于,在房价反弹的后期,市场需求的属性明显发生了变化。自住需求逐步让位给投机需求、中小户型需求逐步让位给大户型豪宅需求。

对此,上周上海的房地产交易状况可谓是典型写照,均价近5万/平方米的豪宅疯狂热销并直接推高了成交均价,让人们感受到何谓“高处不胜寒”。

围绕房产飙涨与经济复苏之间的悖论已经达到了极致。尽管从理论上讲,基于房地产行业极强的产业带动效应,该行业的活跃理应能够对经济整体复苏起到龙头作用。但该理论的前提是,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必须处于合理区间之中,如果远远脱离公众承受力,那么房地产行业的“一枝独秀”则不仅无法带动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,甚至会让后者的复苏变得更加举步维艰。

以房地产市场繁荣来带动经济增长,中外历史上都不乏成功案例。在国内,1998年启动的房地产市场体制改革,就堪称为当年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剂良药,其长期经济带动效应持续达到近十年之久。类似的案例在美国也曾经同样存在。上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面对网络经济泡沫崩裂所造成的经济衰退,同样是选择了房地产市场作为带动经济复苏的抓手,并造就了格林斯潘个人的经济复苏与调控神话。但问题的关键在于,这两个看似成功的案例都只是体现在复苏的前半部份,而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繁荣催生出天价楼盘之后,最终的结果就大相径庭了。格林斯潘颇具创造力的信贷创新是推动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妙招,但同时也让信贷滥发所引致的“次贷危机”席卷全球。其中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,无论金融创新如何神奇与巧妙,刺破泡沫的根源还是在于实体经济。

从这个意义上讲,期望已经处于高价区间的房地产市场成为经济复苏的良药,倒不如说是饮鸩止渴的一剂毒药。或许房价泡沫能够让人们忘却经济危机的现实压力,但这毕竟是幻影,特别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,它不仅会搅乱人们对经济形势的客观判断,还会透过产业发展的负面效应,根本上遏制经济复苏的内在质量。

从积极的角度观察,经济危机往往会成为新型产业的升级机会,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极有可能遏制这一经济自我嬗变的能力。美国依靠房地产业走出了网络危机,同时也造成近十年内没有新兴龙头产业诞生。乃至到了今日,当美国经济再度因房地产陷入危机之后,才不得不又去考虑新能源、智能电力、新IT技术等产业创新,只是为时显然已经过晚了。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中国,房地产业的畸形繁荣极有可能成为扼杀产业创新与消费升级的毒药,沉迷于此固然可以享受暂时的快乐,但是付出的则将是长期的沉重代价。

(作者为上海第一财经评论员)

(作者:马红漫)

上一页|1|
/1页